“新”兴向荣①丨一把黑色粉末何以融入全球产业链
时间: 2024-10-18 13:40:17 | 作者: 自动扶梯
产品介绍
-
习强调,要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南因地制宜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蓄势赋能。即日起,湖南日报推出《“新”兴向荣——走进一线看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走进企业一线感受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澎湃活力与新兴动能,展现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相互促进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新能源汽车以舒适的驾乘体验受到消费者青睐。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续航、充电及安全稳定等性能,很大程度由正极材料的优劣来决定。
位于湖南长沙的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主攻电池正极材料,在中国乃至全球电池产业链上拥有一席之地。巴斯夫杉杉何以在全球电池正极材料赛道上实现领跑?4月7日,记者走进该企业一探究竟。
在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研究院展示厅,锂电池正极材料分类装于玻璃容器中,状如黑色粉末,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酸锂等不同名字。
看似普通的材料,做成各种电池后,应用于全球顶尖电动汽车以及电子科技类产品、两轮车、电动工具、储能等众多领域,供应亚洲、欧美等主要市场的世界500强企业。
“这些粉体的粒径为微米级,一公斤粉体有百亿级数的颗粒。”巴斯夫杉杉首席运营暨首席技术官彭文杰博士介绍。
他用一个层状柱形模型向记者介绍,材料的合成就像盖楼,粉体颗粒为原子,如同不一样的砖块。每个颗粒的表面成分、内核配比、原子排列甚至含水量,都会对电池性能产生微妙影响。比如,在高温和低温度的环境下,颗粒内部的结构对材料稳定性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2013年前,市面上手机电池充电电压普遍为4.2伏,业内认为这是极限电压。提高电压虽能提高电池续航能力,但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充电爆炸等安全事故。
打破行业“天花板”,必须开发更高电压钴酸锂材料。研发团队持续攻关,首创原位掺杂技术,解决了高电压环境下结构塌陷的难题。巴斯夫杉杉率先在全球实现4.4伏高电压钴酸锂产品商业化,目前大范围的应用于高端3C领域,并从始至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科技创新是企业立身之本,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率先开发三元单晶技术,到率先采取了特殊表面刻蚀技术攻克富锂锰材料难题,诞生于巴斯夫杉杉的一个个原始性创新成果,将电池材料研发不断推向新高度。
眼下,在前沿的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巴斯夫杉杉通过超离子导体复合表层设计解决了材料与电解质之间副反应的问题。
“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在电池更安全、更久续航、更长寿命等方面持续创新。”彭文杰深有感触地说。
在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研究院的电池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测试新近研发的超高镍正极材料。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作为正极材料生产企业,打造一个电池实验室,大幅度的提升了研发效率。”
当前,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最高能够达到1000公里,这个进程离不开电池材料的创新。
三元材料是新能源汽车普遍的使用的材料,尤其在700公里以上的长续航车型上,是目前的优选。巴斯夫杉杉创新采用高熵结构,用不到2年时间,解决了超高镍三元材料的动力学较差、结构衰变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电池在保持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具备比较好的循环寿命。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研究院拥有4个行业领先的实验室、近70台套先进设备、完整的实验室中试线。在这里,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应用到新能源产业中。
记者注意到,企业的中试设备、量产设备基本上实现国产化,仅实验室的部分分析检验测试仪器为进口设备。科研人员介绍,随着我们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有足够大的市场容纳设备技术更新,带动了整个新能源产业装备的国产化。
彭文杰深耕电池材料行业近30年。他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需要从国外引进锂离子电池;到本世纪初期,国内具备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但电池材料仍然依靠进口。如今,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形成优势。
2021年,杉杉新能源与世界知名化工企业巴斯夫“牵手”,成立中德合资企业巴斯夫杉杉。
巴斯夫作为一家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化学公司,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开发能力,和原材料供应体系;杉杉带来全面的产品组合和领先的规模化能力,双方协同把合资公司带到一个全新层面。
双方如何深度协作?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研究院罗桂博士介绍,中南大学被业内称为电池界“黄埔军校”,有深厚的理论认知,助力企业提前布局前沿技术;当测试遇到难题时,凭借强大的建模能力,能够迅速分析并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对企业来说,产业资源丰富,带来多元应用场景,对研发提出针对性需求,从而极大调动研发积极性,释放专业学科优势。校企携手,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在全球,依托巴斯夫全世界创新网络,巴斯夫杉杉与世界各地的开发团队携手,追求更快的产品应用开发。以当前热度颇高的超高镍正极材料为例,研发企业众多,而巴斯夫拥有全球领先的车企合作资源,在商业化应用上快人一步。
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3年来,巴斯夫杉杉拥有数以百计的发明专利,成功转化近百项产品成果并推向全球市场,为全球客户提供了高的附加价值、低碳足迹的创新产品,已成为中国正极材料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中的一支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