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劳务品牌做大富民产业
时间: 2024-10-18 13:41:19 | 作者: 产品展示
产品介绍
-
近年来,重庆市云阳县全力发展“云阳面工”劳务品牌,统一品牌标识和生产标准,不断的提高职业技能,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夜里3点,农贸市场里一个云阳面工的鲜面坊,早已是灯火通明。搅拌、和面、压面、切割……天还未亮,一根根鲜面被打包完毕,装上配送摩托车,从云阳人的面坊,送往各地面馆。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云阳人背着行囊和传统面机外出以面条加工为生。今天,云阳人开办的家庭作坊和加工厂已遍布各地,云阳面业年产值600多亿元,占鲜面销售市场的70%。
近年来,重庆市云阳县全力发展“云阳面工”劳务品牌,带动就业20余万人,占全县劳动力人口近1/4。
“我们云阳面工能有今天,全靠这一个不起眼的面机。”说起云阳面工的发展史,云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科长崔作明颇为感慨。
80年代,以江口、鱼泉、沙市一带为代表的云阳人在外地务工时,发现以面食为主食的北方,当地却少有面条加工坊,居民大都食用自己加工的手工面。
而彼时的云阳面工已经大量使用压面机,通过手摇转动,将和好的面碾压成片状,然后经压面刀切割成条状……面条制作进入半自动化生产模式,省时又方便,这让云阳人嗅到了商机,在云阳的鱼泉、江口等地,不少青年开始购买面机外出开面坊。
“云阳面工凌晨两点多就要起来开始做面,5点钟就要开始往邻近面馆送。一辆小小的摩托车上又载货又载人。”崔作明和记者说,就是这样昼夜颠倒的作息,吃苦耐劳的云阳面工们将生意越做越大,初步形成了“云阳面工”劳务品牌,也成就1辆三轮车、1对夫妻、5袋面粉,3个月就变成万元户的传奇。
早期外出闯市场的面坊老板们,挑起了传帮带的大梁。通过父带子、师带徒等方式,把家乡的面条机和加工技术带到外地。在一代代面工的摸爬滚打、口传心授下,挂着“重庆鲜面条”“川东切面”等招牌的鲜面坊在各地发展起来。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有品牌才有标准、才存在竞争力。”云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向青松和记者说。为此,云阳按照“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思路,注册“云阳面工”特色劳务品牌。
“下一步,我们还将尽快研究建立鲜湿面行业标准,提高行业标准化水平。”向青松和记者说,政府引导云阳面工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从业者,牵头成立了云阳面业协会,统一设计品牌标识、统一产品生产标准、统一规范市场之间的竞争,实现面业发展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
同时,云阳县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等渠道,采取劳务输出、就业转移等方式,鼓励有一定制面技能的贫困群众到相关地区创业就业,逐步推动了云阳面工在各地发展。
如今,云阳人已开办面条加工公司5.6万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占云阳县劳动力总数近1/4。
接到母亲的电线岁的何希洪正在广东东莞某玩具厂流水线上做组件。年过七十的母亲重病,没法照料正读高中的女儿,希望夫妻二人能回云阳。
何希洪有些犹豫,如今夫妻二人一个月能攒4000多元。无技能无学历傍身,回家乡后,谁来赚钱?
一筹莫展时,重庆市五一技师学院云阳教学点副校长唐益祥找上了门。原来云阳县人社部门针对贫困户举办面工培训班,培训内容有鲜面加工、特色面加工、中式面点制作等。培训学校不收培训费,还免费提供食宿,何希洪立刻报了名。
在重庆市五一技师学院,培训班面工师傅从每一个制作环节开始教,搅拌、加料、和面、压面、煮面……搭配学校各式制面用具,何希洪很快便熟练掌握了面条制作的各道工序。
20天培训结束后,何希洪顺利通过考评,取得了重庆市云阳面工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如今,何希洪夫妻二人就在云阳县城持证上岗开起面馆,一个月能赚近1万元。
“为了切实提升面工技能,人社部门全程跟踪教学过程,落实三方机构开展技能鉴定评价。”向青松表示,未来还争取将云阳面工纳入国家专项技能,制定职业技能标准,提高培训层次,为云阳面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我们还定期举办云阳面工职业技能大赛,选拔面业制作大师。”日前,由云阳县总工会、县人社局、云阳面业协会承办的“云阳面匠”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近百名制面技术工人的高超技艺展示了云阳面工的新形象。
“面业加工经营成本低、收入稳定、方式灵活,能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创业打下技能基础。”向青松和记者说,2019至2021年,云阳县开设面业加工培训班50余期,培训脱贫人口近4000人。
自80年代起,云阳面工用面机创造出辉煌。然而,现代化产业竞争更激烈,国内面业生产巨头持续拓展市场,云阳面工面临着全新挑战。
“云阳面工工厂化的生产企业比例较小,大多数是小规模家庭作坊,集中在各地农贸市场,按前店后厂的模式经营。”向青松和记者说,要把云阳面条产业做大做强,为云阳面工提供产业支撑,就不能只依靠一台小小的面条机。
技术升级势在必行。“我们提出了就业创业五年行动、万人返乡百亿创业等计划,鼓励面业成功人士返乡创办加工公司,带动本地群众就业。”向青松说。
云阳面工鲜面只能现吃现做,挂面含水量低更易于储存运输。因此,从鲜面到挂面,成为升级到规模化生产的云阳面工的共同选择。
2003年,云阳县政府创建了返乡园,并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吸引在外创业成功的面工回乡反哺。2008年,面工冯小艳返乡创业,从小设备到万吨加工智能化,目前已发展成总投资3900万元,集种植、加工、销售、仓储服务、“三农”服务一体化的非公有制企业,年产值6000多万元。
无独有偶。作为首批外出打拼的云阳面工,陈绍全2016年受云阳政府邀请返乡创业。走进重庆陈大毛面业发展有限公司工厂,一套全自动的机器平稳高效运转,经过和面、压片、切条、截断多道连续性的工序后,小球藻面、益生元面、富硒面、辣木面……各种添加不同营养元素的面条源源不断生产出来。
“为了提升竞争力,我们联合西南大学食品科学院等院校,研发了菊芋面、小球藻面等各种新产品。”陈绍全和记者说,“还引入全自动流水线斤左右的面条,如今每小时可产1吨至2吨不等。”如今,陈绍全每年平均投入100万元搞研发,建设备、提工艺,现在年生产能力2万吨,带动本地群众41人就业。
近年来,云阳县培育出3家产值及销售过亿元的加工公司。云阳面工们回家乡开办工厂,为本地群众带来不少就业机会。
“以前在外地工地做散工贴补家里,如今在家里就能赚到钱了,工厂也比工地轻松。”重庆陈大毛面业工厂工人熊孟琼一边给面条打包装,一边和记者说。她已经到厂里工作3年多了,每个月有4000多元工资,休息日还可以照顾两个女儿,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
云阳县还积极推动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传统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我们与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云阳建立了‘中华面食研发基地’,开展科技攻坚项目,提升云阳面条产业市场竞争力。”向青松说。
制图:申佳平 人民网北京12月5日电(记者申佳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显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动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2年12月5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440元和425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下调0.35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37元。…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郑慧琼研究员对返回水稻和拟南芥科学实验样品进行分解与固化。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供图 人民网北京12月5日电(记者赵竹青)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